景別簡介
景別就是攝影機在距被攝對象的不同距離或用變焦鏡頭攝成的不同范圍的畫面。電影為了適應人們在觀察某種事物或現象時心理上、視覺上的需要,可以隨時改變鏡頭的不同景別,猶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根據當時心理需要或趨身近看,或翹首遠望,或瀏覽整個場面,或凝視事物主體乃至某個局部。這樣,映現于銀幕的畫面形象,就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
景別的確定是攝影者創作構思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別運用是否恰當,取決于作者的主題思想是否明確,思路是否清晰,以及對景物各部分的表現力的理解是否深刻。比如,拍攝芭蕾舞演員的舞姿,若不遠不近恰恰去掉舞蹈者的足尖;拍精心檢驗產品,而手卻不在畫面之內;需要強調神情又遠得看不清面目;需要強調氣氛的沒有給予舒展的空間等,都是思路不清的毛病。至于有些人事先不構思好景別的運用,往往先拍下來再說,需要中景、特寫靠放大后再剪裁,這就是不了解拍攝距離對畫面形象的質量和表現力的影響。要保證完美的畫面質量,景別的確定要盡可能在拍攝時一次完成。
景別的分類
景別是通過視覺所產生的。不同的景別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我國古代繪畫有這么一句話“近取其神,遠取其勢”。一部電影的影像就是這些能夠產生不同藝術效果的景別組合在一起的結果。
景別可具體劃分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五種。內容表現
景別作為單個畫面來講,僅僅表達一種視覺形式,而它們一旦排列起來,又和內容相結合,必然會對戲劇內容和敘事重點的表現與表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視覺語言及鏡頭規律分析,敘事內容越重要,越應該在畫面的景別上采用中景、近景等系列景別;反之,則采用遠景、全景系列景別。當然,這是在導演與攝影創作中,針對人物作為被攝主體而言常規處理鏡頭的方法,其出發點主要是為人物動作而設計使用的景別。導演在宏觀設計影片及結構視覺時就要考慮敘事重點和戲劇內容上的需要,在視覺表達形成-----景別上體現出來。
畫面長度
電視畫面中某個景別的鏡頭在片中出現的時間長短,就單純視覺、單純創作而言,它的長度是任意的。它完全依賴于導演的敘事要求、語言要求、視覺排列和創作風格的要求。但是觀眾在觀察畫面的時候對于不同時間長度的鏡頭和對于不同畫面容量的鏡頭(即不同景別的鏡頭),所表現出的接受能力和視覺興趣是不同的,因此,在進行鏡頭組接的時候,必須考慮什么樣景別的鏡頭在畫面中出現多長的時候才是最合適的,最能夠抓住觀眾視覺心理的。
景別的作用
不同的景別可以引起觀眾不同的心理反應,造成不同的節奏。全景出氣氛,特寫出情緒,中景是表現人物交流特別好的景別,近景是側重于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景別。由遠到近的組合形式,和畫面越來越高漲的情節發展相輔相成,適用于表現愈益高漲的情緒;由近到遠的組合形式,適于表現愈益寧靜、深遠或低沉的情緒,并可把觀眾的視線由細部引向整體。